在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深化的背景下,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负责实施的“中俄未来人才培养计划”正以其前瞻性的布局与扎实的实践,为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注入青春活力。11月18日至19日,该计划框架下的系列交流活动在南京成功举行,俄罗斯伊万捷耶夫卡市第七教育中心师生代表团应邀,与项目联盟学校——南京市中山小学、南京市栖霞中学、南京市燕子矶中学及南京市迈皋桥中心小学的师生们进行了深度互动,充分展现了项目在促进中俄青少年相知相亲、推动人文交流机制化建设方面的独特价值与高度。

11月18日下午,约40名中俄师生代表齐聚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共同参与“我心中的中国·我心中的俄罗斯”中俄友好青少年绘画展评活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副院长唐唯阳、俄罗斯莫斯科州伊万捷耶夫卡市第七教育中心校长亚娜·根纳季耶夫娜·加利茨娜代表中俄双方为本次活动致辞。南京市教育局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战全庆,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馆长薛莲、副馆长杨云啸,中俄未来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办公室主任张践、副主任管林子,南京市中山小学书记杨琴、副校长方逸,南京市燕子矶中学党委书记石骏、副校长周广仲,南京市栖霞中学党委书记姜坤林等领导出席活动,中俄双方部分教师及优秀学生代表全程参与。
南京市中山小学与俄罗斯伊万捷耶夫卡市第七教育中心的学生们用画笔描绘了对彼此国家的理解、向往与祝福。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才华的展示,更是年轻一代对和平、友谊与共同未来的珍视与表达。

参观过程中,两国青少年共同回顾了苏联志愿航空队援华抗战的英勇事迹,在珍贵的历史实物与影像资料前,尤其是在俄罗斯空天军捐赠的纪念章前驻足凝望,深刻感悟跨越国界的国际主义精神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结下的深厚情谊。这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和平信念的洗礼,使青少年们理解了今日友好之根基所在。

随后的交流环节,中俄双方代表一致强调青少年交流对于巩固中俄友好的基石作用。中俄未来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学校的学生代表合作演唱两国经典歌曲,用青春之声传递真挚情谊,展现文化交流的亲和力。

本次活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中俄未来人才培养计划中俄友好交流示范基地”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的正式揭牌。该基地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与纪念馆共同建设,标志着中俄人文交流与青少年培养迈向机制化、常态化的新阶段。基地将依托纪念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常态化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项目,成为持续深化两国青少年理解、建立信任、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此举不仅丰富了“中俄未来人才培养计划”的实体依托,也提升了南京作为对俄友好交流“钟山名片”的影响力。

“中俄未来人才培养计划”此次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凸显了项目的高定位与多重价值。项目紧密服务于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需求,通过历史共情、艺术互动、文化体验等多种形式,促进了中俄青少年间深层次的心灵沟通与情感共鸣,有效增进了相互理解和友谊;通过搭建多元化平台,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人文情怀与合作精神的未来人才,为两国各领域合作储备新生力量。“中俄友好交流示范基地”的建立,标志着项目进入了更加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为未来更深更广的合作奠定了基础。